電池 “自動彈射”爭議發酵!涉事方最新回應來了:不安全不彈射
近日,自動彈射一段關于汽車電池“自動彈射”的電池測試視頻在網絡上引發廣泛關注與熱議。
視頻中,爭議一輛貼有“中國碰撞維修中心”標識的發酵方最汽車正在進行演示,據介紹,涉事射這項技術可在電池出現熱失控時,安全于 1 秒內將電池彈出車身,不彈實現車電分離。自動彈射其彈射機構采用與汽車安全氣囊相同的電池氣體發生器提供動力,能將電池拋至車身外 3-6 米的爭議安全區域。
然而,發酵方最視頻曝光后,涉事射大量網友對該技術的安全安全性提出質疑,擔憂其在實際應用中可能引發新的不彈風險。
比如在高速公路行駛中突發電池熱失控,自動彈射彈射的電池能否精準落在安全區域?會不會對后方車輛、行人造成二次傷害?再比如車輛感知系統、定位系統等多模塊的協同判定是否絕對精準?是否存在誤觸發或漏觸發的情況?
同樣引發關注的是,視頻信息稱 “中國碰撞維修技術中心” 與均勝電子聯合推出了這項自動電池彈射技術。而面對這一傳聞,均勝電子迅速向外界作出回應,明確表示與 “中國碰撞維修技術中心” 不存在任何合作開發協議,直接撇清了與該技術的關聯。
就在均勝電子回應后,昨日晚間,一位自稱是電池彈射技術經歷者的 “中國碰撞維修技術中心” 工作人員發布視頻,對相關爭議進行了詳細解釋。
他透露,這項技術的最初研發出發點并非應對電池熱失控,而是為了探索側插式換電的補能方式,即從車輛右側底部完成電池的拔插更換,旨在為新能源車用戶提供更便捷、更快速的補能選擇。
在研發側插式換電技術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在特定的結構設計下,電池具備了主動脫離車身的可能性?;谶@一發現,團隊進而思考:若在電池發生熱失控等極端情況時,能否通過彈出電池的方式,避免車輛整體遭受更大范圍的損傷?由此,便開啟了電池彈射功能的測試。
針對網友最關心的安全性問題,該工作人員特別強調,視頻中展示的彈射畫面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會觸發,而是存在明確的技術限制。在技術開發初期,團隊就確立了 “不安全不彈射” 的核心原則,并且在系統中預留了接入車輛感知系統、定位系統、電池管理系統等多個模塊的接口。只有當這些系統綜合判定當前環境安全(如無密集人群、非人車混行路段等)時,電池彈射機制才會被激活;若處于密集環境、人車混行等存在安全隱患的場景,彈射功能絕對不會啟動。
同時,他也坦誠表示,這項技術目前仍處于測試階段,距離真正實現產品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此次測試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探索新能源車未來在安全機制上的更多可能性。
在他個人看來,技術創新在初期往往伴隨著稚嫩與不完美,甚至可能被外界視為 “不靠譜”,但縱觀科技發展歷程,許多如今成熟的技術,都經歷過這樣的探索階段。而通過這次實驗,他最深的感受是,“安全” 始終是所有用戶關注的底線,任何技術創新都不能脫離這一核心前提。
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電池自動彈射” 技術的出現,本質上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應對電池安全痛點的一次積極嘗試,這點值得肯定。但不可忽視的是,網友的擔憂并非沒有道理。新技術在創新探索的同時,更需要平衡安全與現實。
本文地址:http://www.omnznsy.cn/news/98f4099861.html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