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消息,男上據媒體報道,班撿陜西安康旬陽市的到迷的已郭先生在上班途中,意外遇見一位特殊的娃魚“路人”:一只身長約70公分、正以獨特的后報S形姿態扭動前行的灰褐色生物。
郭先生回憶,警林起初遠遠看到一物蜿蜒移動,業局野生難以辨認;走近細看,放生才發現那竟是男上一條娃娃魚。更讓他留意的班撿是,這條娃娃魚的到迷的已體色與常見人工養殖個體差異明顯,出于保護意識,娃魚他隨即選擇報警。后報
經市林業局工作人員現場鑒定,警林確認這是業局野生一條野生大鯢,健康狀況良好。事后,該大鯢已被移送至適宜的水域實施科學放生。
野生大鯢通常棲息于水質清澈的山澗溪流與河湖中,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極為嚴格,因此放生點系經野生動物保護人員謹慎選定。
大鯢,俗稱“娃娃魚”,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兩棲動物,也是體型最大的一種。其名來源于民間說法——夜間的啼聲似嬰兒哭泣。其還是我國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95年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中;1998年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極危(CR)物種;2016年被《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