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帶“量子”的商品都是智商稅 除了這款
編者按:2025年,量子距量子力學的名字誕生恰好過去100年。在這100年間,都智成人羞羞 國產免費量子力學已成為現代科學的商品商稅基石,也改變了我們的除款日常生活。本系列文章從身邊的量子常見事物出發,深入淺出地介紹量子力學的名字原理,以紀念這一偉大成果,都智并為更多好奇的商品商稅人打開了解它的一扇窗。
作為一名物理專業的除款學生,因為好奇打開購物軟件搜索“量子”,量子看到這樣的名字商品赫然在列,不禁感到瞠目結舌:
購物軟件上搜索“量子”的都智部分結果
學了物理學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它們的離譜,但從購買量可以看出,商品商稅很多人還是除款會被它迷惑。打著科學的幌子騙人,這也太不厚道了!心中一時氣憤,只想向大家呼吁:
我們現在狹義的“量子科技”產品,主要包括量子計算、量子信息、量子傳感等幾大領域,都沒有被正式投入民用;而廣義的成人羞羞 國產免費應用了量子力學的科技產品,卻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日常,從不會標榜自己用了“量子”科技。所以,那些在名字里帶有“量子”的“科技產品”都不要買,能勸一個是一個!
但是,在認真思考之后,我發現真的有這樣一個例外,帶著“量子”的名字,還是實打實地運用了量子力學的原理。既然了解了什么不是,那也要了解什么是才行——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款真正的“量子產品”:量子點顯示器吧。
“量子點”是什么?
顧名思義,量子點顯示器的核心,就在于它所使用的量子點材料。這是一種很小很小的半導體顆粒,每一粒可以小到只有幾納米,也就是幾十個原子那么大。到了這樣小的粒子尺度,它們就會有區別于相同成分大塊固體的奇特性質,這就是神奇的量子限域效應。
這是什么意思呢?原來,對于大塊的固體,我們在計算其中的電子的能量分布時,用到了一個重要的假設:這個固體是沒有邊界,無限延伸下去的。這個假設一般來說不會出什么問題,因為電子比起塊狀固體來說,實在是太小了。這時,運用量子力學計算出的結果,就像下圖中最左邊的那樣,是兩條連續的能帶,藍色的部分就是電子所能獲取的能量。
塊狀材料與限域材料的能帶分布圖。可以看出,材料的尺寸越小,對應的能帶間隙就越大,光譜的顏色越藍。 來源:Science
但當每一粒材料變成如此小的顆粒時,這個“固體沒有邊界”的假設就失效了。對電子來說,它的活動范圍就像被“限制”在了方圓幾納米的小小區域,再也不能隨便運動。因此,計算能量的方式發生了改變,而能帶也從兩條連續的帶,變成了中間有很多分立的小“樓梯”。
這些“樓梯”的存在,讓小顆粒能發射和吸收的光的顏色變成了一個很確定的值,也就是取決于兩層樓梯之間的距離。而且,這個顏色是由顆粒本身的大小決定的。就像上圖的右邊所示,當顆粒越小,電子被限制得就越厲害,“樓梯”之間的距離越大,發出的光也就越藍。
這聽起來好像非常高端,但其實量子點材料的歷史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短暫。早在公元一世紀,教堂中的彩色玻璃窗中就已經運用到了它,只是直到20世紀80年代,蘇聯的科學家Ekimov才第一次真正認識到這回事。
圣家堂的花窗 來源:維基百科
Ekimov本是一位研究有色玻璃的專家,為了確定有色玻璃中小顆粒的結構、化學組成以及生長機制,他用氯化銅摻入玻璃,做了一系列實驗。神奇的現象發生了:由于處理工序的區別,玻璃中分布的氯化銅晶體的直徑大小從2nm-30nm不等,而玻璃里摻雜的氯化銅顆粒越小,玻璃吸收的光就越藍!
幾乎與此同時,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Brus在研究光化學反應的時候,也意外地發現了類似的現象:在他的實驗中所用到的硫化鎘小晶體,光學性質隨著晶體顆粒的大小變化而變化。這兩位科學家獨立發現的成果,正是人類對于量子點的最初認識。
但是,發現這些還不足以讓量子點成為一個足夠好用的顯色材料。最關鍵的點在于,我們還沒有一種人工合成的辦法,能精確控制想要的量子點的大小,因此,我們就沒有辦法控制它成為我們想要的顏色。
這個問題,在1993年被美國科學家Bawendi和他的團隊解決了。他們發明了一種“熱注射合成”方法:將室溫下的原料快速注射進熱溶劑中,形成非常微小的晶體胚。這些晶體在溶劑中長大,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的顏色逐漸從光譜的藍端漸變到光譜的紅端。
更重要的是,一旦溶液突然冷卻,晶體的生長就會停止,繼續加熱,生長又會繼續。所以,只要通過控制溫度,讓晶體的生長停在合適的地方,就能合成出一瓶我們所需的顏色的量子點了。
一個量子點晶體的顯微圖來源: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93)
在這個方法的基礎上,人們終于可以獲得一系列結構規則、尺寸明確的量子點材料。2023年,Ekimov、Brus 和 Bawendi 一起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發現與合成量子點的貢獻。
實驗室內的量子點材料 來源:顯示世界
從實驗室到顯示器
到這里,量子點材料的應用,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那人們又是怎么把它變成顯示器的呢?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量子點顯示器,采用的都是量子點背光技術(QD-LCD)。這個原理與液晶顯示屏有點相似,只是把其中的液晶分子換成了顯色能力更好的量子點。
顯示器的基礎,是一塊藍色LED的背光光源。在這塊光源上,覆蓋著一層由量子點材料組成的膜,這些量子點材料可以吸收背光的藍光,再轉化為紅光和綠光,組成顯示器的三原色單元。然后,就像控制普通的液晶顯示屏一樣,控制每個單元三原色的組成比例,就可以顯示出各種不同的顏色了。
來源:Samsung newsroom
因為量子限域效應已經把這些材料的光譜限制在了很小的范圍內,自然,它們所轉化出的紅光綠光,也比傳統的液晶顯示屏要更純凈。有了這樣純凈的顯色單元,量子點顯示器能提供的色彩表現力自然就能更高。人們用“色域”來描述一個顯示器所能表現出的色彩范圍,在市面上所有的顯示器中,量子點顯示器就是色域最寬的一個。
不同類型電視屏幕的色域對比 來源:顯示世界
而這還不是量子點的能力極限。其實,量子點材料本身,也可以像我們所見的LED小燈那樣,通了電以后就自己發光。如果能夠利用這樣的性質,做出自發光的量子點發光二極管(QLED)顯示器,就能擺脫對背光源的依賴,發光效率更高,響應速度更快,也能做得更輕薄。這項技術目前在提高分辨率上還有一定的門檻,所以還沒有進入商品化的階段,
但是非常值得期待!
不止于顯示器
現在,我們已經領略了量子點在顯示領域的高超能力,但如果以為量子點只能被應用在顯示領域,就太小看它了。
量子點在各領域的應用前景 來源:Science
在生物醫學領域,量子點可以成為優秀的“熒光探針”,在生物成像和醫療診斷方面大顯身手。它還可以作為靶向藥物的載體,把藥物精準地輸送到目標細胞中去,避免對其它細胞造成的傷害。
在能源領域,量子點材料有希望提升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
在量子計算領域,由于量子點的物理特性可以被精確地設計,它成為了構建量子計算機的最小單元——“量子比特”的有力候選者。另外在照明、傳感、甚至防偽等眾多領域,量子點材料也都以自己獨特的性質,成為了那一顆充滿希望的“未來之星”。
量子點的故事,是實驗室中的前沿科研成果走進日常生活的優秀范例。僅僅用了30年的時間,就從一項新的科學發現,變成了購物軟件里容易買到的商品,這真是不可思議的成就!要做到這一點,離不開科學家提出優越的合成技術,也離不開科技企業將科研成果轉化的決心和動力。這絕不是像某些偽科學商家那樣,通過一些名詞的包裝與營銷的手段就能實現的事情。
好在現在,對于“量子”這門新興的科技,依然還有無數科學家和研發人員為了它不懈奮斗著。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就能用上越來越多這樣真正的“量子好物”!
本文地址:http://www.omnznsy.cn/news/9a2499966.html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