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 特斯拉已經打不過比亞迪了
大伙兒買特斯拉,歐洲或多或少是拉已覺得這個品牌最不容易倒吧。
但脖子哥這里講個鬼故事:在歐洲,經打女學生被老師cao到爽的片色情特斯拉真的不過比亞離倒閉越來越近了。。歐洲。拉已
根據 ACEA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的經打數據,在今年 7 月份,不過比亞特斯拉銷量同比下跌了 42.4%,歐洲在歐盟這個 4.5 億人口市場,拉已它只賣了 6600 臺。經打
啥概念呢?不過比亞已經打不過歐洲的比亞迪了。。歐洲。拉已
對,經打就是那個在歐洲被加征各種懲罰性關稅的比亞迪,人家都賣了 9698 臺。
更別說從趨勢上看,比亞迪這才剛剛起步,而特斯拉則是止不住的狂瀉。相比 2023 年 11 月的 31810 輛,如今它已經跌沒了約 80% ,就算是女學生被老師cao到爽的片色情咱們大 A 也不敢這么哐哐往下砸哇。
如果你再把數據鋪開,你還會發現歐洲人在買不買特斯拉這個問題上,出乎意料的團結。
不管是對純電車最友好的挪威,還是德、法這些舊勢力主場,又或者是從歐盟摘出去的英國,似乎都在拋棄特斯拉,甚至在西班牙,你還能看到高達 -75% 的恐慌性拋盤。
所以,歐洲市場的特斯拉正在遭遇史無前例的壓力。
與此同時,特斯拉在世界各地其實都沒好到哪里去。
根據路透社消息,今年 8 月份,特斯拉在美國新能源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降到了 38% ,這是自 2017 年以來,特斯拉首次跌破 40% 。
你可能覺得這也沒啥,不還有 38% 嗎,國內的比亞迪,也沒到這個水平哇。
但要知道,這是在美國,新能源市場不僅盤子小,能選的車也不多,特斯拉在過去幾乎就是壟斷的存在,市占率一度高達 80% 。
然而從 2021 年開始,這個數據就急轉直下,去年跌破 50% ,現在又跌破 40% ,這絕對不是一個好兆頭。
雖然看銷量,特斯拉在今年二季度還賣了 14 萬臺,但今年以來,幾乎每個月都保持在 -10% 左右的同比增長,如果哪天開放更多競品,那可能真就繃不住了。
而就算在中國,特斯拉的處境也未必有多美好。
近一年來看,特斯拉的銷量維持在月均 3-4 萬左右(因為按季度交車,所以曲線非常不平滑),但相比國內電車大盤 20% 的同比增速,特斯拉只算能守住基本盤。
全世界都抗壓,這到底是為啥?
首先咱們必須承認,最近這幾年來,特斯拉遇到的競爭是越來越激烈了。。。
如果現在讓你選一款 20 萬出頭的車型,Model 3 和 Y 肯定不會是你的唯一選擇。
比如在跌得最慘歐洲市場,特斯拉的對手則至少有三股,分別是正面硬剛的德系,繞道包抄的法系、韓系,以及在一旁虎視眈眈的中系。
先說德系,今年上半年,大眾品牌的電車銷量已經超越特斯拉,成為歐服第一,旗下的 ID.7 就是 Model 3 的主要競品,它的銷量達到 36565 輛,狠狠超越 Model 3 的 27084 。
要說它的優點,主要是它的尺寸更大,ID.7 的長寬高是 4961 x 1862×1537 ,軸距 2965 ,而 Model 3 則是 4720×1850×1442 ,軸距 2875 。
就算歐洲人喜歡小車,但對于這個空間更大,德味兒又濃的車,也是來者不拒嘛。
而與此同時,另一邊的法系、韓系則完全相反,靠尺寸更小的產品吸引特斯拉的潛在用戶,比如說起亞 EV3 、雷諾 5 以及梅甘娜 E-Tech 等等。
畢竟特斯拉的 Model 2 或者 Model Q 遲遲沒有消息,你想買電車,但是嫌特斯拉太貴太大,那這些車正好做了補充。
最后,則是中系車這個冉冉升起的新勢力。Model 3 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就有比亞迪的海豹(SEAL),這位想必咱們就不用多說了吧。
所以不管在歐洲還是美國、中國,特斯拉的替代者越來越多。
而特斯拉自己呢?這幾年的老馬一頭扎進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并把特斯拉定義為一家 AI 機器人公司,幾乎對汽車業務到了不管不顧的地步。
你想想,除了最近的 Model Y L ,你已經多久沒看到特斯拉發布新車了? Cybertruck 和 Semi 雖然注入了老馬的靈魂,但畢竟離咱們普通人比較遠。
所以特斯拉到現在為止,依然是靠 Model Y 和 Model 3 支撐銷量,要知道,Model Y 是 2021 年上市的,而 Model 3 可以追溯到 2017 年。
要是換成某氪,那都能從 001 出到 999 了。。。
總之此消彼長之下,特斯拉肯定沒過去那么有競爭力了。不過呢,特斯拉銷量暴跌,也不完全是因為競品變多。
比如在國內,蔚小理米華圍攻特斯拉,結果特斯拉反手一招五年免息,就讓各大門派偃旗息鼓、各自退兵。
而在歐洲市場,特斯拉的產品力也依舊不低。
最主要就是在能耗和成本方面, ID.7 的耗電量是百公里 14-16kWh ,而 Model 3 則低于 14kWh ,本身歐洲充電樁就沒那么多,你大眾也得蹭特斯拉的充電樁,補能成本還要比特斯拉更高。
而比亞迪這邊,因為是進口車,還有懲罰關稅,導致它在歐洲失去了性價優勢。你想想,放國內海豹和 Model 3 比都還有點不夠格,你賣歐洲卻要 4.5 萬歐元,遠高于 Model 3 的 4 萬歐,銷售難度必然更高。
那為啥歐洲人還要拋棄特斯拉呢?我覺得更大的問題,其實是在品牌。
說真的,最近這些年,老馬的操作是越來越讓人迷惑。除了在阿美利加擔任懂王助手的那段不堪往事,如今的老馬已經進化為真正的 KOL 。
比如最近,馬斯克就直接連線英國倫敦的抗議活動,呼吁群眾 “ 挺身而出 ” 。之前的德國大選,老馬也公開在 X 上指手畫腳,不管對手還是友軍,都有點看不下去了。
所以,自從那個開玩笑的手勢開始,歐洲的反馬陣營就在不斷擴大。
比如在英國,就出現了一個 “ 人人都恨埃隆 ” 的組織,它們號召群眾注銷 X 賬號,抵制馬貨,并在英國的大街小巷貼滿反馬標語。
德國 T-Online 網站還做了一項對 10 萬人的調查,數據表明有 94% 的德國人不會購買特斯拉,只有 3% 會選擇考慮。
美國那邊許多看不慣馬斯克言論的人,會直接發起對特斯拉的破壞性抗議,特斯拉門店、充電樁以及車輛的縱火事件屢見不鮮。
總之,特斯拉這個招牌,已經從過去的 “ 科技領袖 ” 變成了歐洲人眼里的 “ 右翼先鋒 ” ,這讓許多歐洲老百姓,就算多花錢買別的,也不愿意買特斯拉。
老馬是真的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啊。
不得不說,有時候汽車銷量確實不一定和產品力掛鉤,而是挺看品牌的一件事。
當初特斯拉的極簡內飾,取消物理按鍵,以及改成屏幕換擋等等有無數人吐槽,但都不影響特斯拉的行業領軍者地位,銷量不降反增。
可一但品牌被貼上奇奇怪怪的標簽,銷量瞬間就頂不住了。
所以啊,老馬真要注意點了。
如果再這么折騰下去,或許在歐洲,特斯拉真就離倒閉不遠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