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電視聯合聲音藝術博物館:一次科技與藝術的“雙向奔赴”

時代斗轉星移,雙向奔赴科技日新月異。東芝電視電視從曾經的聯合“鎮宅大件”,走到今天成為日常生活的聲音消費電子品,參數雖不斷拔高,藝術藝術但童年記憶里那種“整間屋子都被聲音點亮”的博物震撼,卻久違難再。館次或許人們誤把性能指標當作體驗答案,科技而忽略了聲音與影像本該合為一體、雙向奔赴與身體共鳴的東芝電視那一刻。8月24日-11月9日,聯合東芝電視用一場聲音藝術展把這份失落的聲音“臨場感”請回家——不是復制過往記憶,而是藝術藝術把感受升維為藝術。

聲像共振 科技與藝術的博物雙向奔赴

想讓“科技升維藝術”真正落地,僅靠參數堆砌遠遠不夠,館次真正的沉浸感來自于聲音與影像共同作用,更來自它們與身體的共鳴。而東芝電視Z700QF正是以火箭炮SOUND音質技術平臺,在四個體驗空間中,構建了一種持續作用的"聲-像-體"拓撲網,讓本次展覽主題《顯聲·視聽拓撲》有了具象化的表達:

在5.1.2多聲道火箭炮音響與多單元Hi-Fi揚聲器的驅動下,“聲”不再只是背景,而成為主動塑形的力量:低頻足以震顫空氣,環繞聲場營造方位感,讓聲音在空間中長出“厚度”和“方向”。 與此同時,海量高光效Mini LED與獨立畫質芯片ZR賦予“像”以精準細節,水汽、霓虹、皮膚高光等纖毫畢現,為“聲”提供可依附的形體,形成“像”的穩定邊界。當“聲”與“像”被同步還原,它們不再是割裂的感官輸入,而是彼此映照、共同建構的整體。而最終完成這一體驗的,是觀眾的“體”。當低頻穿透胸腔、聲場環繞耳際時,身體被納入其中,產生真實的生理共振——此刻,人不僅在觀看作品,更是在被作品切實觸及。

重塑沉浸 展廳到客廳的藝術館級體驗

如果說展覽讓觀眾感知到聲音的力量,那么東芝電視的野心在于把這種體驗延伸到每一個客廳。東芝電視100 Z700QF之所以適配藝術收藏級的聲像展示,首先在于以音畫雙芯為底座——全新升級的聽覺感知芯片BRα分離人聲、環境聲與樂器聲,升級款視覺感知芯片ZR配合高光效Mini LED,把光影層次、材質紋理與運動軌跡精準雕刻,呈現逼真的光影與質感。火箭炮SOUND音質技術平臺則提供環繞與下潛并重的聲場結構,既能撐起裝置藝術中的低頻體量,也能保持長時間聆聽的舒適與純凈,這些都是家庭環境中實現“展陳級聲音”的前提。

在畫面呈現層面,百吋大屏與高分區控光帶來的細膩灰階,使暗部不過曝、亮部不發飄,作品中的微光、顆粒、皮膚高光或霧氣細紋都能被忠實還原;黑瀑屏抑制環境反射,讓作品在自然光與室內光下都維持穩定觀感,滿足“全天候展示”的家庭場景。

東芝電視的技術哲學,是回歸“影音載體”的本質——既不沉迷于冰冷的參數堆砌,也不追逐短暫的潮流,而是堅持還原聲音與影像的本真。正是如此,東芝大芝士Z700QF才讓用戶實現在家中享受藝術館般的音畫魅力。換句話說,客廳不再是單純的娛樂空間,而是一個“家庭藝術館”,一個能讓人靜心凝視、與聲音共振的私人展廳。

匠心之聲 跨越時空的藝術共鳴

《顯聲·視聽拓撲》不僅是一場藝術展,更是東芝電視持續探索聲音與生活關系的注腳。從第一代的獨立圓柱形火箭炮音響的出現,讓電視第一次擁有澎湃低音;到多聲道系統的升級,為家庭觀影帶來真正的環繞聲場;再到2021年行業首顆獨立音質芯片BR問世和2025年火箭炮SOUND音質技術平臺登場,東芝電視的每一次進化,并非追逐潮流噱頭,而是長期主義的匠心,并且最終匯聚在東芝大芝士 Z700QF身上。它以最純粹的音畫表現,重申電視作為“影音載體”的初心。也正是這份不疾不徐的堅守,東芝電視把科技溫度轉化為藝術共鳴,讓“在家中享受藝術館般的音畫魅力”成為現實。

休閑
上一篇:《復仇者聯盟:末日》殺青派對花絮曝光!毀滅博士熱舞
下一篇:2025輸入法行業報告:訊飛輸入法引領大模型輸入法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