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拍報機”成旅行“新寵” 年輕人熱衷“上頭條”
中新社天津10月2日電 題:“自助拍報機”成旅行“新寵” 年輕人熱衷“上頭條”
中新社記者 王君妍 周亞強
國慶中秋假期,自助衷上天津津灣廣場人頭攢動。拍報在一臺“自助拍報機”前,機成麻豆國產AV國片游客對準鏡頭合影,旅行幾十秒后,新寵一張仿報紙樣式的年輕紙張吐出,剛剛拍下的人熱照片登上“頭版頭條”。
“和普通照片不同,頭條這更像一種儀式。自助衷上麻豆國產AV國片”來自北京的拍報“95后”游客韓曉萌說。她要把“報紙”作為旅行紀念帶回家,機成“能讓自己的旅行照片登上‘頭條’,比單純拍一張游客照更特別,新寵也更有記憶點”。年輕

記者梳理發現,全國多地景區和大型演出活動近期紛紛引入“自助拍報機”,成為文旅融合和文娛消費中的亮點。杭州西湖景區的拍報機前,游客身著古典服飾,與身后的湖山美景一同登上“頭條”,別有一番古韻;在天津,景區投放的拍報機融入了本地特有的幽默語言風格,游客打印出的“報紙”常配有俏皮、風趣的標題,透出城市的文化個性;而在部分演唱會現場,粉絲也能通過拍報機登上“專屬頭條”,將追星記憶以報紙形式留存。
在山西、黑龍江等地,媒體也在嘗試通過這種形式探索報紙創新。《山西晚報》今年8月推出“自助拍報機”項目,游客可登上帶有“山河+”報頭的文旅主題頭版,現場打印或生成電子版,目前已在多處景區投放;《哈爾濱日報》推出創刊80周年的“紀念報拍報機”,同樣吸引不少游客體驗,成為旅途中頗具紀念意義的一環。

天津慶王府景區工作人員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自助拍報機”自2025年4月底上線以來,平時每天約有50至60單,節假日超過300單,深受年輕人喜愛。“我們更傾向于結合景區的歷史文化元素,這樣制作出的內容更受游客歡迎。慶王府院內的拍報機使用的是專屬定制版式與標題,成為不少游客獨一無二的‘王府紀念品’。”
在“自助拍報機”于景區受到熱捧的同時,傳統報紙也在探索更多與生活場景結合的新形式。在深圳、天津、北京等地,不少地方報紙陸續推出“結婚登報”服務。在婚禮當天收到印有結婚啟事的報紙,既鄭重又浪漫,成為不少新人青睞的“復古儀式”。《都市快報》《新聞晨報》推出以動漫插畫為內容、“二次元”設計風格的“痛報”,受到年輕人喜愛。報紙在新的場景中不斷衍生出多樣玩法,成為情緒表達和文化體驗的一部分。
“這些新形式讓報紙在年輕人中重新活躍起來。”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高潮認為,拍報機把傳統報紙轉化為一種互動體驗,結婚登報則賦予報紙儀式感。“報紙在新的場景中不再只是新聞載體,而是情緒和文化的表達方式。在數字化語境下,報紙通過衍生形態不斷延伸價值,這既是對傳統的守護,也是對未來的探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