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消息,危險信號近日,老人福建莆田一八旬老人不幸遭遇了一場截肢手術。手被生咬傷后
據報道,被螞這位老人在農田摘花生時,蟻咬意竟左手不慎被螞蟻咬傷。口沒起初,需截他不在意,肢保僅敷了草藥應對。命醫
可沒想到三天后,警惕老人左手開始腫痛,危險信號手指開始變黑。老人
家人發現后,手被生咬傷后緊急送醫,被螞因病情惡化,蟻咬意竟老人隨后又被轉至復旦中山廈門醫院ICU搶救。
醫生檢查發現,老人因咬傷后未及時處理,導致局部感染,導致細菌和毒素進入血液,引發膿毒癥與膿毒性休克。
同時,被咬手臂因長時間腫脹,出現骨筋膜室綜合征。經過多次清創、抗感染治療,病情仍未好轉。
最終,為保住老人性命,醫生截去其左手小臂。目前,老人已脫離危險。
對此,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醫生表示,螞蟻咬傷無小事,譬如具有強攻擊性的紅火蟻,或本土毒性較強的螞蟻種類,這些螞蟻叮咬時會釋放兩種關鍵物質,成為危機的“導火索”:
一是蟻酸,會直接刺激皮膚引發炎癥反應,導致局部紅腫、疼痛;
二是唾液中的致敏原與細菌,螞蟻口器和肢體攜帶的革蘭氏陰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體,會隨叮咬傷口侵入人體,為后續感染埋下隱患。
所以,被螞蟻咬傷后,免疫力較低人群一定要注意。
此外,上述醫生建議,無論是螞蟻咬傷,還是被蚊子、蜜蜂、蜱蟲等所傷,掌握正確的急救方法就能大幅降低風險:
即刻清洗消毒,阻斷感染。
受傷后立即用肥皂水或流動清水沖洗傷口至少5分鐘,以中和蟻酸、減少殘留。
隨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切忌抓撓,以免破壞皮膚屏障,給病原體可乘之機。
觀察癥狀變化,警惕“危險信號”。
消毒后可涂抹爐甘石洗劑緩解瘙癢,或局部冷敷減輕紅腫。
一旦出現紅腫擴大、發熱、寒戰或精神狀態改變,無論被咬傷多久,都應立即就醫,并主動告知醫生蟲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