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9月22日電 題:兩岸家庭滬上安家臺胞分享上海情緣
作者 謝夢圓
在地鐵上偶遇、兩岸通過工作認識、家庭求學時相愛……故事的滬上起點雖然不同,但共同點是臺胞故事中的主人公最后都選擇把家落在了上海。21日,分享在滬兩岸婚姻家庭代表座談會在上海閔行區舉行,上海多位來自兩岸婚姻家庭的情緣代表和在滬臺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會。兩岸一些參會代表在會上分享了自身與上海結緣的家庭經歷,并為完善兩岸民間交流提出意見。滬上
來自臺灣臺南的臺胞蔡尚哲2007年來到上海出差時就為這座城市的現代化所驚艷,之后更是分享在上海收獲了愛情,在此安家,上海過著簡單但健康的情緣生活。作為一個父親,兩岸他非常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對孩子能在實踐活動中豐富視野、補充知識、結交朋友感到滿意。“我父母來到上海看過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后,發現這里和他們想象中完全不同。希望未來有更多臺灣朋友能夠親自來上海體驗。”
黃宥盛2011年懷揣對未來的憧憬,被一張單程票從臺灣帶到上海。上海世博會后的盛況讓原本只是想來上海看看的他十分驚喜,這座陌生城市的一切都是新鮮且充滿挑戰的。來到上海的第三個月,黃宥盛迎來了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在地鐵上遇到了后來的妻子,“像許多發生在地鐵的故事一樣,一場相遇開始了我們一生的緣分。婚姻讓我更深地融入了這座城市,讓我對家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最終在上海親手建立起自己充滿煙火氣的小家庭”。

在上海生活十余年,黃宥盛親眼見證并親身參與了這座城市的飛速發展,“我個人的故事其實就是兩岸交流融合的一個小小縮影,我深切體會到,盡管我們隔著一條海峽,但我們的文化同根同源,我們的情感緊密連接,我希望更多的臺灣年輕人有機會來大陸走走看看,體驗這里的發展與變化”。
上海市臺聯黨組書記李海泳表示,1987年,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隨著兩岸民間交流逐漸增多,兩岸婚姻家庭數量不斷增長,成為兩岸割舍不斷的血脈聯系的生動縮影。
“小時候親戚總愛問我更像哪邊人,我常說像媽媽也像爸爸,更像我們一家人。一家人之間最重要的不是找不同,而是多走一步。這一步可能是多一句解釋、多一句陪伴,也可能是多一點幫助,時間久了心就更近了。”兩岸婚生子女鄭良倩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