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尋找的抖音動用
不僅是英魂的血脈歸處
更是整個民族的滄桑來路
“這事不要出去講,(他)是尋人戰敗死的。”
劉素華今年60多歲,聯合17c起草口官網從能記事起,海軍就知道家里有個打仗死了的史學士后史料收集老人——他是父親的爺爺。
父親沉默少言,發找甲助力只會在飯后閑聊,起尋或者小酌后提及爺爺的午烈往事,點到為止。人行但父親總會反復囑咐家人,科技“不要出去講”。抖音動用
直到1978年,尋人劉素華從知青點回老家大連上學,聯合父親才愿意多透露一點信息:他叫劉相忠,海軍是史學士后史料收集鄧世昌的親兵,在甲午海戰中犧牲。
“不要出去講”
劉相忠的往事在劉素華心中埋了幾十年,更是在她父母的心中壓了一輩子。
改革開放后,父親對這段往事提得更加頻繁,每一次講就把左手攤開,用右手在左手掌心寫下“劉相忠”三個字。
劉素華模仿父親在手上寫“劉相忠”。圖/抖音尋人紀錄片《甲午:131年后的尋人啟事》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中,致遠艦遭受重創,后在艦長鄧世昌的指揮下全速撞向日本艦隊。中途,致遠艦爆炸沉沒,鄧世昌壯烈殉國。“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鄧世昌的事跡被寫進歷史課本,聞名四方,但鮮有人知道,鄧世昌身邊的劉相忠如何走向終局。
在劉素華家族收到的死訊中,鄧世昌落水后,親兵劉相忠試圖營救,17c起草口官網被鄧世昌拒絕。劉相忠回到岸上,目睹致遠艦沉沒,艦長鄧世昌自盡,悲痛欲絕,“無法回家見江東父老”。已經脫困的他放棄生路,同樣投海殉國。“就是這個死法,對人是特別震撼。”劉素華說。
甲午戰爭前拍攝的致遠艦。圖/抖音尋人紀錄片《甲午:131年后的尋人啟事》1895年,甲午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戰敗的恥辱被歸咎于海軍,社會上也彌漫著對北洋水師的負面評價。
長期的社會成見和壓抑情緒,讓劉素華一家人對這段歷史三緘其口。“我父親說甲午是戰敗的,是污點,所以你不能出去說。如果是抗戰的,那你就是功臣,這個可以說。”
鄧世昌的壯烈事跡廣為人知。圖/抖音尋人紀錄片《甲午:131年后的尋人啟事》父母逐漸老去,劉素華知道他們內心始終放不下這件事,但她缺乏線索,也不確定外界是否依然關注那段歷史,是否會紀念甲午海戰里犧牲的士兵。這段家史和附著其上的情緒始終無處安放。
轉機出現在2015年10月4日。經過考古調查,黃海海域發現的沉沒戰艦“丹東一號”即為甲午海戰中的致遠艦。在央視的特別報道中,“三等水手 劉相忠”出現在殉國將士名錄里。
央視直播致遠艦打撈現場電視前的劉素華從沙發上跳了起來,她開始發現祖輩的名字可能并不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這是我第一次在媒體上看到他的名字,這不就和我家流傳的對上了嗎?所以我下定決心要找到(被記載的)他,確認他。”
劉素華多方打聽,最終通過社交平臺與鄧世昌的玄外孫葉偉力取得聯系。
2016年,在葉偉力的建議下,劉素華前往威海劉公島,試圖參與一場烈士后人的紀念活動,但因身份未被正式確認,“攆我攆了三次”。最后,她在一整面黑色大理石烈士墻上,再次看到了刻進家族記憶的名字——“三等水手 劉相忠”。那一刻,壓抑多年的情緒轟然釋放,她在烈士墻前掩面而泣。
去年,福州海軍昭忠祠向劉素華頒發了《甲午海戰忠勇殉國將士名錄》,劉相忠赫然在列,令她“如獲至寶”。這本名冊上如今沾著蠟油,劉素華介紹,因為她逢年過節都要將之供奉起來。“我能找到對他的記載,就是找到根了。”劉素華說。
《甲午海戰忠勇殉國將士名錄》上記載著劉相忠的名字。圖/抖音尋人紀錄片《甲午:131年后的尋人啟事》“劉相忠”漸漸從家族的“污點”變成了驕傲。“如果說祖輩當叛徒,導致失敗,我覺得我活著都沒有意義。”和鄧世昌等舉足輕重的人物相比,劉相忠在歷史上顯得不值一提,卻給了劉素華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劉相忠是一個小兵,就像我也是一個老百姓,我一想到他,我們姓劉的歷史上有這么一個為國家而戰死的人,這是我唯一的精神支柱。”
那之后,葉偉力介紹劉素華和中國海軍史專家陳悅認識。劉素華不知道的是,在她收看的打撈致遠艦直播中,陳悅就在現場,那份將士名單也是由他提供。多年來,陳悅一直試圖找到更多甲午烈士后人,為這段歷史拼上最后一塊拼圖。
常年深入甲午歷史研究與后人尋訪,陳悅深知后人曾面臨的境遇。陳悅回憶,當他找到丁汝昌的后人時,一旁看熱鬧的同村人戲謔地說“他祖宗是海軍司令”。“有點嘲笑的意思,他本人也是一聲不吭的。”
在和后人的交往中,陳悅察覺到他們內心深處復雜的情感。“(好像)沒覺得這個事情是個什么驕傲的事情,但是我跟他們聊了以后就發現,大家都深深地埋在心里面”。
而陳悅希望做到的,是為這些后人打開心結,找到來路。“我想努力地讓后裔知道這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他們不是恥辱,是家族的驕傲”。
不只是找人,還有歷史
劉素華一樣,年過半百才解開這段歷史心結的,還有廣乙艦艦長林國祥的第四代后人,林其浩。
家里人的口述留下了林國祥的生平脈絡:林國祥出生在馬來西亞,后被父親送往香港讀書。1867年,國內洋務運動正在興起,16歲的林國祥被福建船政學堂招收為駕駛班一期學員。這是中國第一所近代西式學堂,而那一屆的學生幾乎囊括了后來在甲午海戰中的所有海軍艦長,例如鄧世昌。
船政后學堂第一屆學生合影,林國祥和鄧世昌站在一起。圖/抖音尋人紀錄片《甲午:131年后的尋人啟事》畢業后,林國祥從福建回到家鄉廣東,進入廣東水師。1884年,他參與了中法馬江之戰;1894年5月,他受令率廣乙艦北上,參加北洋海軍閱兵。
兩個月后,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原本只需完成護航任務的廣乙艦,在回程中遭到日艦襲擊,也因此參加了甲午第一戰——豐島海戰,打出了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擊中日艦的第一炮。
然而,此前一些不清晰的歷史記載滋生了林國祥“喪艦降敵”的傳言。
“這件事是壓在我心中的一個很沉重的說法。”林其浩說。這段往事一直藏在林家家族內部,家人相信林國祥為人,卻無從辯駁。直到十多年前,林其浩被陳悅找到。
2012年,林其浩在威海參觀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在展覽中,他看到了廣乙艦的模型介紹,卻沒有看到艦長林國祥的名字,便在博物館留下了個人建議和聯系方式。
一個偶然的機會,陳悅發現了這段留言,從而找到了這位后人。
在陳悅看來,甲午后人心中的疑問和訴求實際上也推動了歷史研究的發展。“2000年我們發現林國祥的時候,其實某一個史料里面是給他戴過‘帽子’的。”陳悅說。
為了解開林其浩的心結,陳悅等學者開始了對林國祥的針對性研究,不僅找到了林家都沒有保存下來的林國祥照片,更找到了許多顛覆性的歷史資料。“找到以后嚇一跳,整個就把(林國祥)人物形象改變了。”
事實上,林國祥在豐島海戰中英勇無比。“廣乙是一條小船,一會去進攻吉野,一會去進攻浪速。一條小船連續向日本軍艦發起進攻,最后桅桿都被打倒了,船開不回來了。” 為了不落入敵手,廣乙艦自焚于朝鮮海岸,部分官兵無奈搭乘英國軍艦回國。在英方的要求下,林國祥取得上級同意后,簽署了一份保證書。
沉沒的廣乙艦內部。圖/抖音尋人紀錄片《甲午:131年后的尋人啟事》正是這份保證書讓林國祥惹上非議。“其實都是那個時候一些無聊的文人的歪說。”陳悅說。
在林其浩看來,和壯烈犧牲的同學鄧世昌相比,林國祥沒有揚名天下,但也踏踏實實做了很多事。1909年,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艦南巡西沙群島,升旗、立牌、鳴炮,宣示中國在南海的主權。這次巡海中,林國祥被委任為航海總指揮。為了表彰林國祥巡海有功,南沙的一座島嶼以林國祥的家鄉新會命名。
用陳悅的話說,林國祥的個人史,起碼是半部中國近代海軍的發展史。林其浩常開玩笑說,自己要是個作家就好了,要把林國祥的歷史寫成一部劇本,“該有多好”。
現在的林其浩為祖輩感到驕傲。圖/抖音尋人紀錄片《甲午:131年后的尋人啟事》林國祥的“污點”被洗刷后,林家人為之一振。林其浩的妻子王秋紅曾對陳悅“吐槽”,她結婚多年都不知林家祖上參加甲午戰爭的詳情,后來也曾疑慮,百年后的苦苦追尋是否還有意義。“但我發現,林氏的這些小孩們現在都會有一種自豪感,‘我不能丟我祖先的臉,我得努力’。忽然讓林氏家族的后代抬起頭來做人了,這個可能都是始料未及的。”王秋紅說。
在陳悅看來,和后人們的碰撞很有意義,也非常有趣。“我覺得每一個后裔家族本身就是在傳播正能量,他們是關于中華民族向海圖強、抵抗外來侵略的活字典。” 陳悅表示,學界也想幫助后人們把祖先的面目還原得更加清楚。比如幫林其浩客觀評價林國祥在甲午海戰的表現,對學術研究來說也是一種促進。“否則可能關注不到這么小的細節。每找到一位后人都會有這樣的推動作用。”
陳悅和劉素華、林其浩在一起。圖/抖音尋人紀錄片《甲午:131年后的尋人啟事》還有九成的甲午烈士后人沒有被找到
幾乎每一位被陳悅找到的后人都非常珍視這個“北洋大家庭”,因為這份相會著實來之不易。過去,尋找甲午后人的工作往往需要依靠緣分。陳悅介紹,目前學術界仍靠傳統的實地走訪調查或登報等方式來尋找后人,猶如大海撈針,因此多年來收效甚微。
陳悅統計,目前已確認的甲午北洋海軍將士有3000多人,犧牲者逾千,有姓名記錄的約300位。通過傳統方式,現已找到鄧世昌、丁汝昌等二三十人的后人,但至今仍有大量烈士后代音訊渺茫。
傳統的尋找方式猶如大海撈針。圖/抖音尋人紀錄片《甲午:131年后的尋人啟事》“我們以往的一個問題就是,讓大家知道我們在找他們,都很難做到。因為并沒有一個渠道,讓我們可以發出一個聲音,說有人在找你們呢。”陳悅說,“很多后裔也不知道該不該說(這段歷史),可能覺得這是老祖宗打敗仗,這不光彩;其次這是清朝的事情,時間太久遠;再有一個,我就算想說,我說給誰去?”
而已找到的后人很多來自互相之間的介紹,難以突破熟人圈層。“在我看來我們好像陷入到一種信息壁壘里了,永遠是在這個圈子里溜達,沒法再拓展出去,有時候恨不得要拿高音喇叭去喊。”陳悅說。
陳悅與抖音尋人項目運營負責人談及尋人困境。圖/抖音尋人紀錄片《甲午:131年后的尋人啟事》面對這種“雙盲”困境,學術界一直希望能夠有一種新的形式,讓更多的甲午后人知道有人在找他們。因此,當抖音尋人項目聯系上陳悅時,他倍感興奮。
抖音尋人(原名頭條尋人)公益項目始于2016年2月,其核心原理是借助地域推送技術做精準分發,以科技助力團圓。九年來,抖音尋人已從最初的尋找走失者,擴大到廣泛意義上的尋人尋親,發展出 “尋找烈士后人”“尋找戰友”“華人尋根”等子項目。
抖音尋人項目運營負責人張益美介紹,抖音尋人的技術特點正適合應對目前的尋人困境。“比如有疑似戶籍地的烈士,抖音尋人可以把他的信息精準投到某省、某市、某縣,甚至某個街道,這樣就很可能觸達有線索的人士甚至后人本人。”張益美解釋。
陳悅對抖音尋人的助力非常期待。在他看來,抖音尋人的加入不僅可以提高信息傳遞效率,也可以讓眾多對祖輩身份抱有疑慮的人群邁出關鍵的一步。“有些后人對祖先事跡的認知可能很模糊。這時候突然間,他在抖音上看到祖先的名字了,告訴他他的祖先是英雄。可能他一下就被喚醒了,就站出來了。”
陳悅拍攝尋人短視頻。圖/抖音尋人紀錄片《甲午:131年后的尋人啟事》這場合作幾乎稱得上一拍即合。“這是一個非常奇妙的傳統研究和最新的互聯網科技的結合。如果這兩件事情能夠擦出火花,能找到更多后人的話,從甲午戰爭歷史研究來說,也是有里程碑意義的。”陳悅說。
2025年9月17日是甲午黃海海戰爆發131周年紀念日。值此之際,抖音尋人和陳悅共同發起為甲午烈士尋找后人行動,只為讓英雄的血脈繼續流淌,為后人撫平創傷。
當戰爭的硝煙已消散百年,回望甲午,歷史留給我們的不應只有屈辱的失敗記憶,還有向死而生的精神豐碑。正如陳悅在抖音尋人紀錄片《甲午:131年后的尋人啟事》中所說:“我們正在尋找的,不僅是英魂的血脈歸處,更是整個民族的滄桑來路。”
而時間不等人。“再晚點,后面的人就真不知道了,變成沉默的甲午了。”林其浩的妻子王秋紅說。
(文中劉相忠、林國祥信息來自后人及海軍史專家陳悅口述)
頂: 27736踩: 21
抖音尋人聯合海軍史學者發起尋找甲午烈士后人行動 用科技助力史料收集
人參與 | 時間:2025-10-10 06:16:38
評論專區
相關文章
- 2025年雙11臥室投影儀怎么選 預算3000元左右 首選當貝D7X Pro
- AMD逼急NVIDIA!Rubin AI芯片參數猛增:TGP、帶寬雙雙飆升
- 東風汽車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 加速智能化和國際化落地
- 不讓蘋果17 Air獨美!聯想官宣moto X70 Air新機 又輕薄又有AI
- 兩17歲男子往火鍋里撒尿!海底撈小便事件220萬判決已生效
- 技嘉 AORUS 全明星計劃持續發力:跨界聯動多領域名人 定制全家桶主機彰顯硬核實力
- 舅舅稱PS6掌機或定價3500元左右:但要放棄一項特色才能做到
- 數禾科技登榜2025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
- 攝像頭致盲就完蛋了!Rivian CEO反對馬斯克:少了激光雷達 輔助駕駛不可能安全
- 抖音生活服務上線“極速賠” 全面升級消費者國慶出游權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