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職業網球的中國賽季國際賽歷,在每年網球四大滿貫最后一項美國網球公開賽之后,國網國際網壇的球運球啟重心將來到亞洲,而其中絕大部分的動蓬高級別比賽都將在中國進行。以在北京進行的展職中國網球公開賽為起始,9站國際網球巡回賽從9月至11月在國內接續進行,業網構成了職業網球的中國賽季中國賽季。
打造網球“中國賽季” 多城聯動助力文體旅商融合
總臺央視記者 楊威:9月14日開始,國網國際網球聯合會(ITF)青少年網球巡回賽在北京國家網球中心開賽,球運球啟這意味橫跨三周的動蓬中國網球公開賽全面啟動,同時賽期長達兩個月的展職職業網球的中國賽季也就此拉開帷幕。
過往,業網“中國賽季”一般是中國賽季指每年夏秋之交,在中國舉辦的國網一系列職業網球賽事的總稱。而本賽季,球運球啟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將九站賽事聯合,正式推出“中國賽季”品牌。從9月的北京、成都、杭州,到11月的九江、香港,包括了中國網球公開賽、上海網球大師賽、武漢網球公開賽、寧波網球公開賽等在內的共9站巡回賽。
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 白喜林:打造中國賽季的一個國家品牌,目的向四大滿貫學習。同時我們要回應當前當下社會發展,促進經濟增長,通過賽事品牌來拉動城市發展。未來我們希望能打造世界第五極,甚至第五大滿貫。
作為年終總決賽前的關鍵積分窗口,中國賽季無疑將吸引全球頂尖選手參賽。將于9月24日開始正賽爭奪的中國網球公開賽,就吸引了共14位大滿貫冠軍的參與。作為“中國賽季”品牌推出后的首任輪值主席城市,北京將攜手八座兄弟城市,共同開啟未來“中國賽季”聯合推廣宣傳。
據介紹,各分站賽之間,通過票務聯動、整合招商、矩陣傳播等合作,將進一步釋放體育消費潛力。據估算,今年網球“中國賽季”近兩個月的時間,九站比賽將吸引超過100萬人次觀賽,帶動餐飲、住宿等關聯消費超20億元。
我國首份網球發展報告發布 網球運動人口超2500萬
近年來,中國網球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上屢創成績,帶動國內網球運動的熱潮不斷掀起。我國首份《中國網球事業發展基礎數據》顯示,我國網球人口已超2500萬,這成為網球運動在中國持續蓬勃發展的基礎。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發布的《中國網球事業發展基礎數據》,截至2024年8月底,我國網球人口為25188388人,相比2021年增長5514891人,增長率高達28.03%。其中網球人口的地域分布上,廣東(281萬人)位居全國首位,四川(219萬)緊隨其后,湖北、北京、浙江分別位列三至五位。
在網球場地方面,截至2024年8月底,我國共擁有網球場地53805片,相比于2021年增長了4038片,增長率達到了8.12%。
目前,在國家體育總局注冊登記的運動員共計6313人,注冊登記的青少年運動員達到了5402人。同時,另據統計,未在國家體育總局注冊,但在各級各類比賽中有參賽記錄的青少年選手,共計約50.6萬人。
相關專業機構研究顯示,2024年巴黎奧運會鄭欽文奪得女單冠軍后,我國網球運動又迎來快速發展的新契機,直接帶動網球賽事門票、周邊產品銷售、網球培訓等行業快速增長。據統計,2024年中國網球運動市場規模達367.5億元,較2023年增長14.4%,預計2029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24.9億元。
我國網球運動蓬勃開展 青少年成參與主體
在網球新增的人口之中,青少年是絕對的主力。許多青少年或是在父母的帶動下,或是被中國運動員優異的國際賽事表現激勵,參與到網球項目中來。
北京順義區某體育中心負責人 崔雅妹:網球是一個社交型的運動,如果約朋友一起去網球場打球,是件特別愉快的事情。從這邊的數據來講,通常比賽一開放報名的時候,這個名額就沒有了。平時訓練,周末的時候比賽,通過這樣一個比較閉環的方式,讓孩子們得到更好的錘煉。
網球教練帕維奇維奇來自塞爾維亞,他告訴記者,在中國任教的這一年感受到中國人民對網球的熱情逐步升溫。
網球教練 帕維奇維奇:在中國我感受到人們不管男女老少對網球都很熱愛。毫無疑問鄭欽文的表現會激發人們參與網球的熱情,就像我們國家的德約科維奇那樣。中國擁有巨大的人口,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涌現更多優秀的球員。
深化體育改革 構建網球復合型國家隊
雖然中國網球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群眾基礎,但相較于國際水平,中國選手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體育領域深化改革提出了“改革完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要求,作為最早開始職業化改革的運動項目之一,網球也成為此次運動項目改革的率先試點和突破口。
9月16日開始,女子網球團體世界杯——比利簡金杯總決賽在深圳進行,由王欣瑜領銜的中國隊首次入圍總決賽。雖然職業網球運動員平時大多以個人身份在世界范圍內參賽,但能夠代表國家征戰世界賽場,球員們仍然是倍感榮耀。
中國網球選手 王欣瑜:平時巡回賽也是代表中國,但是可能感覺上更多代表個人,這次來到深圳代表國家出戰也是非常特別的。不管什么時候有代表國家出戰的機會,我都會義不容辭,我也非常享受這種榮耀。
中國網球職業化改革已經試行多年,也涌現出李娜、鄭欽文等國際高水平選手。依托目前網球運動發展的良好態勢,今年8月底,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出臺《網球事業高質量發展改革措施》,從為大眾服務、為國家爭光、為經濟助力、為社會賦能四個方面提出改革的具體舉措。
按照改革舉措,國家將面向全球公開選拔國家隊運動員,優化獎勵支持政策,支持以運動員為核心,組建個人團隊。組建國家、社會、家庭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聯合培養的“大國家隊”。
未來我國在不斷加大網球場地設施供給,擴大網球人口的基礎上,還將依托“體教融合”,創新打造青少年網球“四大滿貫”等品牌賽事,通過青訓中心網絡和星探機制等,挖掘最具潛質運動員,推動中國網球持續高質量發展。
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 白喜林:項目中心、省市體育局的行政管理體制,協會化、社會化、市場化的運行機制,這兩個機制的結合叫新型舉國體制。由國家、省市、社會、家庭和個人,以及企業形成了合力。其實我們改革總的原則和方針就是激發社會活力,推動行業的動力,最終形成發展合力。
(總臺央視記者 楊威) 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體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