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AC2025大賽閉幕:近5000支隊伍報名參賽、“00后”登上主舞臺
黃浦江邊涌動數字浪潮0后9月10日,大賽隊伍登上AFAC2025金融智能創新大賽(以下簡稱AFAC2025大賽)總決賽在滬閉幕,閉幕報名近5000支隊伍,近支上萬名選手,參賽經過數月角逐,主舞挑戰組共有34支優秀隊伍脫穎而出0后獲得獎項,大賽隊伍登上初創組共有11支隊伍獲獎。閉幕報名
“技術硬核、近支實用性強”,參賽 AFAC2025大賽執委會主席李暉用這8個字概括了本屆比賽的主舞特點。她表示0后今年的大賽隊伍登上比賽,充分地體現出青年科技人才對金融場景的閉幕報名理解與快速的技術迭代能力,為金融場景帶來跨學科、跨領域、兼具前瞻性和實用性的解決方案。
透過AFAC2025大賽可以看出,促進人工智能以人為本、智能向善來引領行業數字創新,加速人類生產生活的美好變革,已成為當下時代的重要命題。
今年大賽新來了一批年輕人
本屆AFAC大賽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就是創新力量“年輕的超乎你想象”,他們有的剛畢業三兩年卻已擁有發明若干,成為創業浪潮里的老司機,有的尚未走出校園,臉上稚氣未脫但卻已拿獎到手軟,成為行業冉冉上升的新星。
“誰說事業愛情不可兼得?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成年人什么都要,”98年的四川小伙茍曉攀自稱頂級戀愛腦,畢業后曾經在京東、百度大廠短暫工作,而后為了愛情果斷辭職奔赴去了深圳一家清華系的“小廠”,如今事業和愛情相得益彰。
(挑戰組答辯現場,茍曉攀進行方案分享)
雖有過大廠工作經歷,也參加過多個黑客松比賽,但參加AFAC大賽讓他真正有機會做出一個接近成熟的產品,驗證方案落地的可行性,“我希望自己做出的產品服務于企業或機構,并能切切實實地解決一些行業痛點。”
一路初賽、復賽的過關斬將,讓茍曉攀還有了意外收獲,自己越來越有信心了,“以前難免會仰望那些有著光鮮履歷的對手,但同場競技后,我發現自己也還行。”在他看來,AI是一個新的技術,讓他和對手有機會站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
92年的北京理工大學助理教授秦宏超,專注于圖計算與⾦融⻛控結合的研究,帶了3屆研究⽣,如今完成了從教授到創業者的身份轉變,之所以做出這種選擇,他認為科研與創業并非對立,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應考慮轉化。
(初創組答辯現場,秦宏超進行方案分享)
他這次參賽的“圖盾智控”項目主要憑借圖計算技術構建并理解金融圖譜,實現了風險精準識別。在反欺詐領域,相比傳統規則引擎提升 AUC 值超 15%且誤報率從 80%降低至 40%;在反洗錢方向,能秒級還原資金流向路徑,其鏈式洗錢路徑識別的AUC 達0.96。秦宏超提出的“時序圖神經網絡+圖增強大模型”雙引擎架構,在百億級節點圖譜上實現毫秒級動態更新,客戶群體涵蓋國有⼤⾏、股份制及城商⾏等,據悉,該項⽬⼰在7家⾦融公司落地。對此,秦宏超說,“發多少篇論⽂沒意思,不如實在做點事情。”
在大賽評委、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高曉沨看來,AFAC大賽最突出的特點正是給那些年輕的選手們提供了機會,把自己的知識用在真實問題上,也有了更多寶貴的試錯機會,“我們很多學生的研究成果可能發了論文,但在學校里很難有機會將研究成果商業化,參賽提供了一個實際應用的機會,選手在實踐中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擅長和不足;如果成功了,那么后續甚至可以成立一個初創企業,這就給自己未來的發展增加了很多新的可能性。”
(挑戰組選手答辯現場,高曉沨進行專業點評(左一))
“從本屆AFAC大賽可以看出,00后選手已經登上AI創業、創新的主舞臺。”李暉說,在她看來,網上都說00后躺平了,但其實是嘴里喊著躺平,背后在偷偷努力。這屆參賽的00后們,最小的才05年,今年剛滿20歲,才讀大三就已經開始創業了。“作為互聯網時代出生的第一批年輕人,他們所體現出來勇氣與魄力、熱血與夢想、眼界與格局超過了我們那個年代的同齡人。”
創新成果涌現不斷
有行業人士表示,目前已形成,AI日新月異的迭代迅猛發展與行業落地應用不充分不匹配之間的矛盾。而此次AFAC大賽就聚焦在產品真落地、解決行業真問題。
“大家非常希望看到新的技術突破,但技術突破只有帶來一定的經濟價值,才能夠真正落地。”大賽評委、中電金信分析事業部華東區總經理張忠梅認為,和很多大賽不同,AFAC大賽在注重技術的同時,也非常注重項目的落地和商業化。很多初創企業的參賽選手通過與評委們的交流,聚焦了創業中的關鍵要害。
(在初創組項目展示環節,張忠梅對選手進行指導交流(右一))
對此,第二年擔任評委的北京大學長聘副教授、研究員,計算機學院視頻與視覺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施柏鑫也深有同感,他覺得AFAC大賽給選手搭建了一個完全真實的場景,提供了真實的問題和真實的數據,專業的選手和評委的參與,共同成就了一場精彩大賽。“大賽將技術落在了真實場景里,一般情況下,高校老師比較難給出特別細節的工程指導,但來自產業界的評委會在這方面提出非常專業的問題,包括文件存成什么樣的格式,每一步的參數要怎么設置……這些問題是只有具備一線實操經歷的專業人士才能提出來的,對選手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挑戰組賽題答辯現場,施柏鑫擔任評審專家)
AFAC大賽的評委、恒生聚源總經理吳震操一路見證了大賽的成長。作為評委參與大賽,他覺得這也讓他有機會了解AI應用的更多創新方法,并觀察產業變化。“創業團隊是站在AI產業的最前線,他們中的很多人做的方向和我們并不一樣,我也想通過大賽看看大家都在想什么、做什么,然后反過來審視我們自己的商業模式和產品設計。”
(總決賽路演開幕式現場,吳震操進行行業分享)
吳震操觀察到,去年選手的算法更多集中在模型能力上,伴隨著過去一年模型能力的提升,今年他很明顯地看到參賽方案轉向應用場景本身。此外,和去年相比,今年多模態和智能體的應用案例顯著增加了,“比如有衛星圖像處理、大模型智能風控等參賽項目。”
吳震操認為,這些變化其實都是AI產業快速迭代的反饋。他覺得,伴隨著產業的持續發展,應用的成熟也會很快到來,“我們很期待在參賽項目里找到能夠和恒生聚源的金融數據生態產生共振的項目和團隊,這一天肯定不會特別遠。”
成為行業創新創業風向標
AFAC大賽是參賽選手的練兵場,通過賽題和參賽選手提交的解決方案的變化,也可以觀測到高歌猛進的AI產業變化的風向標。
今年第一次擔任大賽評委的高曉沨在參加完評審后,對于選手的完成度和創新度都感到意外的驚喜,“我評審的項目中有一個團隊讓我印象深刻,該團隊成員有一個人來自高校,有兩個人是已從業的工程師。他們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尤其是保險領域的關鍵詞和重要時間節點納入了他們的產品開發過程中,最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也印證了當下AI應用的關鍵點,那就是行業和技術的有機結合,才能夠產生更有生命力的效果。”
高曉沨覺得螞蟻集團作為行業頭部企業愿意牽頭投入資源來舉辦AFAC這樣的大賽是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體現,表現了企業希望能夠用前沿科技來解決金融領域問題的決心,“大賽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產教融合、培養創新人才的路徑,對營造整個創新生態環境來說,起到了引領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大賽全程在阿里云天池平臺上開展,為全球選手提供了穩定高效的競賽環境。天池平臺以其強大的算力支持和豐富的實戰場景,助力選手順利完成模型訓練與評估,成為技術創新的堅實底座。這不僅保障了賽事的流暢進行,更通過開放豐富的實戰場景與工具鏈,助力選手聚焦模型優化與創新,成為推動金融智能技術落地的重要基石。
“大賽收集了來自1.5萬余人的近1000項作品,其實就是幫助產業發掘創新的點子,匯集優秀的創新人才。”張忠梅說,“有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創新的點子,可能只是去想一想,但如果參賽就要腳踏實地去做一做,大賽從某種意義上是推動了好點子變成現實的一個力量,同時連接了創新人才、項目、投資人、金融機構,自然就形成了一個創新生態。”
和很多科技大賽相比,AFAC大賽更凸顯了開放、包容的特點。參賽者不僅有高校學生,也有很多行業從業人員,參賽群體非常多元,“今天還碰到一個團隊,兩個人來自高校,一個人是專業工程師,他們之前通過社交平臺組隊成功,今天第一次線下見面”,在高曉沨看來,這種多元化的組合,沒有任何限制的自由組隊,可以讓選手吸收更多元的知識,迸發出不一樣的創新火花。
李暉表示,AFAC大賽舉辦三年來,為了讓賽事更加專業、完善,助力更多的創業者,也一直在機制上持續完善,比如今年大賽的評委不僅在數量上有所增加,同時角色也更加多元,在最初的科技企業專家、高校教授的基礎上增加了很多外圍的評委,包括投資人等。
(總決賽路演開幕式現場,李暉主持圓桌論壇)
李暉希望AFAC大賽能夠持續發掘一批優秀的創新項目和創新人才,并通過大賽這個演練場落地生根,成為政產學研資融合的最佳實踐。她也坦言,“無論是人才的批量挖掘還是好項目的發現,是很難只靠一個大賽來完成的,希望有更多對于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技術充滿熱情的人士參與進來,一起來推動行業科技創新的發展。”
本文地址:http://www.omnznsy.cn/html/27f5499918.html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