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重生之的做山太逆天。世界
一老哥在《我的姆奧免費白絲jk爆??乳???大學生世界》上手搓了一個ChatGPT!
這你敢信?網友
這款手搓GPT不僅經過英語對話訓練,有500萬個參數,線手還能在像素世界里的重生之的做山小電腦上跟你對話。
而且手搓這么一個GPT竟然沒用指令集,世界完全是姆奧用紅石電路(0/1)和存儲單元手搓出來的。
怎么說呢,網友這難度不亞于你在60年代用IBM的線手超級計算機打《王者榮耀》。
這一出整的重生之的做山,在《我的世界世界》上跑GPT居然比在本地跑還靠譜。
也難怪網友說宇宙是姆奧免費白絲jk爆??乳???大學生紅石模擬出來的。
這是網友怎么一回事?
從邏輯電門到GPT
這一切的開始源自《我的世界》大神sammyuri與GPT的一次對話:
我能在《我的世界》造一個你嗎?絕對可……
(GPT可能也沒想到,這順嘴一說,線手直接把自己送進了《我的世界》。)
總的來說,這500萬參數的GPT雖小,但五臟俱全。
詞嵌入、位置編碼、歸一化、矩陣乘法、多頭注意力、KV cache、激活函數(ReLU)、層數x6、輸出單元應有盡有。
在具體的數據上,模型一共有5087280(約500萬)個參數,在Python中用TinyChat數據集進行訓練。
嵌入維度為240,詞匯量為1920個token,包含6層和5個注意力頭。
上下文窗口大小為64個token,足夠應對(非常)簡短的對話。
當使用MCHPRS(Minecraft高性能紅石服務器)將tick速率提升到約40000倍時,它大約可以在2小時內生成一個回復。
(就是不怎么快)
模型的大部分權重被量化到8位,不過嵌入層和LayerNorm的權重分別以18位和24位存儲。
整個建造占據了1020 x 260×1656方塊的體積,所以視頻里有些地方會有些變形。
那,這是怎么做到呢?
據一位網友分享,大概的流程可能是這樣的:
首先,在自己的電腦上訓練一個小型GPT,把權重壓縮到低精度(int8、int4,或者 0–15 的模擬值),并導出權重和網絡結構(NumPy數組等)。
接下來,把這些計算方法翻譯成像素積木語言,選擇合適的紅石編碼方式。
然后,定義可復用的電路模塊,比如MAC Tile(乘加模塊):輸入激活值加權重→輸出部分和。
之后,寫一個“編譯器”腳本,把訓練好的模型映射到紅石模塊,安排好線路和時序。
最后,借助WorldEdit、Litematica、Amulet/MCEdit批量鋪設,迅速完成整個搭建。
這樣一來,聊天信息就能變成紅石信號,時鐘脈沖推動信號穿過電路,最后通過命令塊、告示牌或燈光生成輸出。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建造模型固然很難,但要是能在《我的世界》里訓練模型可就真太牛了。
說到這,這就不得不提《我的世界》中最大的天才之舉——紅石電路了。
紅石電路的基礎,其實就是數字邏輯。
在游戲里,每個紅石信號只有兩種狀態:通電(1)和不通電(0),對應現實中的二進制。
玩家可以利用這些信號構建各種邏輯門——如與門(AND)、或門(OR)、非門(NOT)——實現信號的組合和控制。
而邏輯門的組合,就能構成更復雜的電路:加法器、計數器,甚至可以搭建簡單的CPU,實現二進制加減運算,甚至是自動化裝置和小游戲。
這意味著,《我的世界》的玩家不僅在搭積木,更在進行一場微型的數字計算實驗,從0/1的基礎信號,一步步搭建出完整的運算系統。
而有了這些基礎,什么手搓GPU、CPU、神經網絡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人類對《我的世界》的開發程度不及1%
除了這次的手搓GPT以外,sammyuri以及其他網友其實還在《我的世界》里倒騰了不少東西——
堪稱一整個《我的世界》計算機宇宙,比如:
在《我的世界》里造CNN,識別數字,重走LeCun的LeNet之路。
在《我的世界》中手搓能玩俄羅斯方塊、貪吃蛇、四子棋、圖形渲染……以及更多游戲的CPU。
在《我的世界》里套娃《我的世界》。
在《我的世界》里的搭建神經網絡。
在《我的世界》造互聯網。
甚至還專門有教程教你怎么用《我的世界》搓電腦。
就說還有啥不能造吧!
2025年,當GPT還不能玩《我的世界》時,《我的世界》已經能玩GPT了。
那么,《我的世界》的玩家們會在OpenAI前發明AGI嗎?